检测到您当前使用浏览器版本过于老旧,会导致无法正常浏览网站;请您使用电脑里的其他浏览器如:360、QQ、搜狗浏览器的极速模式浏览,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览器。
下载Firefox
11月20 下午4:00,新葡萄8883官网AMG校友,现美国Genentech Inc 早期药物开发高级项目领导廖晓伶博士做客新生物楼101报告厅,为在座的老师同学带来一场名为“人生是一种体验——从北大到美国著名生物制药公司”的精彩讲座。
讲座开始之前,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柴真教授以师姐的身份向大家介绍了她的师妹——廖晓伶博士。廖晓伶是北京大学生物学学士、布朗代斯大学生物学哲学博士、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微生物及免疫学博士后,现任美国Genentech Inc早期药物开发高级项目领导。几天前柴真教授在未名湖边偶遇利用假期回国的廖博士,于是便邀请她为现在的新葡萄8883官网AMG的老师同学们谈谈自己的人生经历。廖博士欣然同意,于是便有了今天的讲座。
廖博士从她1982年进入北大生化系开始,回顾了她的学业事业生涯。她说,北大对于她的事业轨迹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北大,她读到了Lubert Stryer的《Biochemistry》和James Watson的《The Double Helix》,这两本书激起了她对生命科学的兴趣,使她做出了继续读生物学研究生,继续在生命科学这个神奇领域探索的决定。通过在北大聆听讲座,她也渐渐对美国先进的科研水平和学术氛围产生了向往,渴望去大洋彼岸看一看这个国度。1987年,被保送上研究生的她获得了CUSBEA (中美生物化学联合招生项目)全额奖学金,同时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布朗代斯大学录取。当时也正是通过这个CUSBEA项目,她认识了自己未来的先生,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两人一起远渡重洋来到布朗代斯开始了他们的科研生涯。
科研生活平静而充实,在取得博士学位后,廖晓伶博士来到旧金山,开始她的博士后工作。这时,她开始对免疫学——这个之前对于从事生化研究的她来说有些陌生的领域——产生了兴趣。但一开始,她的免疫学之路并不一帆风顺。她的博士后导师在她进实验室的第二年就把自己的实验室搬到了纽约,却不愿放她去别的实验室继续自己的项目。于是她成了器重她的导师留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唯一成员。她独立坚持着自己的博士后课题,并继续协助导师的工作。但同时,廖晓伶也利用参加学术交流例会的机会与免疫学方面的权威交流,最后终于得以从事自己喜欢的研究。在出色的完成了四年博士后工作之后,像许多博士后一样,她也面临着职业的选择,是继续留在校园做科研还是走出校园呐?尽管当时也拿到了终生教职机会,但因为自己的先生非常喜欢他自己在斯坦福的工作,所以为了家庭廖晓伶放弃了这个去东海岸的教职机会,选择了留在旧金山这个生物产业正在蓬勃发展的地方。正是这个时候,她产生了去企业界体会一种不一样的经历的念头。她开始向大大小小的生物公司投递简历。像许多刚刚迈出象牙塔的博士一样,期间廖晓伶也经历过一些青涩和挫折。在导师和朋友们的热情帮助和指导下,她渐渐学会了如何将自己的科研简历改写为求职简历,如何在面试中表现自己的能力,以及如何恰当的和未来可能的老板谈论薪酬。最终她进入了Tularik 公司,也就是现在美国的第二大生物技术公司Amgen。在Tularik,她又选择了一个对她来说很新的领域——小分子药物开发,从此开始了自己在企业界的事业生涯。在公司,她从一开始引进先进技术、帮助公司建立起自己的研发平台,到后来参与公司的战略规划和业务发展,廖博士做得像在实验室一样有声有色。从最初的研发科学家到如今的美国第一大生物技术公司Genentech早期药物开发高级项目领导,廖晓伶完成了从科学家到企业高管的华丽转身。
讲座中,廖博士还向大家简述了Genentech的历史,这家1976年诞生于南旧金山的生物技术公司是世界第一家生物技术公司,也是目前美国第一大生物技术公司。除了强大的研发实力,更吸引廖博士的也许是Genentech的公司文化。公司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齐心协力的工作团队,良好的员工福利以及以“DNA”为象征的公司文化无不体现着Genentech“最有价值的财富是我们的员工”的信条。廖博士与大家一起回顾了自己在公司领导组织的慈善游泳比赛、为四川地震组织的募捐以及员工厨艺学习等等活动,让大家体会到了Genentech作为一家制药公司在为提高人类的生命健康以及生活质量方面所作的努力,也看到了在Genentech工作之外的多彩生活。此外,廖博士还向大家介绍了生物公司的部门结构。在Genentech,大家对于科学都怀着一种十分崇敬的心情,即使是从事商业工作的员工都很希望自己能拥有一个科学学位。因此,对于将来有志于进入生物研发企业的同学,廖博士还是鼓励大家先继续学习。她认为无论以后在公司从事什么工作,一个科学的硕士或者博士学位还是很有帮助的。毕竟,把一个科学家培养成一个商务人士比把后者培养成一个科学家要容易得多。同时,她也谈及了公司与实验室工作之间的区别,尤其强调了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重要性。
在讲座的最后,廖博士通过一组温馨的照片展示了她的生活“is more than a career alone.”从求学时代开始,她便喜欢和自己的先生一起旅行。二十多年来,从欧洲到非洲,从达尔文的加拉帕戈斯群岛到中国的小三峡,都留下了她和她的家人美好的回忆。最后总结时,廖博士说,今天的讲座给了她一个机会,来回顾自已已经走过的人生,无论她做了什么选择,在这条道路上始终有一个信念贯穿其间,那就是不断去尝试新的东西,永远“Try something new”。这一信念是激励她不断走向成功的动力。至于自己下一步的计划,这位如今有着出色的事业和幸福的家庭的杰出女性微微一笑,说道,“仍旧是try something new!”
在接下来的互动提问环节,廖博士一一详细的回答了同学们有关生物产业,职业发展规划以及人生体会等方面的问题。在被问及什么样的人适合从商什么样的人适合搞科研时,廖晓伶认为这个与个人的性格无关,很多时候是个人的主观选择决定的。另一方面,她也强调有些时候性格因素是会影响到个人成功的。两个具有同样能力的人可能一个人会被委以重任而另一个却不能得到很好的赏识,这与个人为人处世的习惯可能有不小的关系。比如在与人交往中能够让对方放松,对更好的展开工作是很有帮助的。在谈到大公司与小公司的区别时,廖博士认为大公司比较安定,相比之下,在小公司工作压力就会较大;但小公司也更具创新性与冒险精神。她也谈及了生物制药与传统制药产业的区别,并认为两者间的差异正在缩小。当有同学问到制药产业在中国的发展时,廖博士着重强调了人才的培养,指出中国生物产业现在面临着大量中层技术管理人才的缺口,许多跨国公司也正寻求与中国本土生物企业合作,以达到联合培养人才的目的。她对于北大开设的生物医药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硕士课程表示肯定,认为这对于发展中国本土生物产业会很有帮助。作为一位事业成功的女性,同学们对于她是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的问题也很感兴趣,对此,廖博士坦言,她得到了先生的父母的大力支持,他们在对家庭的照料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她也笑谈和公公婆婆在一起生活免不了会有意见不同的时候,如何处理其中的关系就需要特别的体谅与小小的技巧。
廖晓伶博士的精彩讲座赢得了在座同学们的热烈掌声,大家从她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中得到了很多启示。讲座结束以后,廖博士与十余位学生代表共进晚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与大家进行了进一步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