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当前使用浏览器版本过于老旧,会导致无法正常浏览网站;请您使用电脑里的其他浏览器如:360、QQ、搜狗浏览器的极速模式浏览,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览器。
下载Firefox/ 老版新葡萄8883官网 / 学术科研
2022年11月15日-1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第323期双清论坛“虫媒病毒感染传播及跨界免疫适应机制”在北京召开。论坛由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医学科学部和计划与政策局联合主办,北京西郊宾馆承办。论坛执行主席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康乐院士、北京大学李毅教授和清华大学程功教授共同担任。论坛主席康乐院士、名誉主席许智宏院士出席论坛并致辞。来自虫媒病原领域涵盖医学病原生物学、植物保护学、昆虫学、微生物学、动物医学、媒介生物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40余位高校、研究所等虫媒病原学领域的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
虫媒病原是指以节肢动物为媒介传播的病原体,节肢动物在吸血或刺吸取食植物汁液的过程中获得病原体并将其传播给健康宿主。全球人类传染病的17%以上由虫媒病原感染造成(如登革热、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疟疾、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等),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自然界中,70%以上的植物病毒需要依赖昆虫传播,引起的作物病害常导致当地农作物大幅减产甚至绝收(如水稻条纹叶枯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小麦黄矮病、木薯花叶病等),严重威胁粮食安全。近年来,随着贸易全球化和全球变暖,虫媒病的流行呈明显上升趋势,寻找虫媒病的可持续防控策略是人和动植物虫媒病领域均需面对的重要科学和现实问题。
本次论坛围绕“虫媒传染病与全健康”主题,共设置“媒介生物学”、“虫媒病毒学”、“病毒-虫媒-宿主互作”三个议题,安排了4个主题报告和29个专题报告。与会专家深入研讨了人、动物和植物虫媒疾病病害的感染、传播、免疫等机制,探讨宿主与虫媒之间的互作关系及虫媒传播病原的自然规律,从“全健康”角度整体审视虫媒传染病的科学问题、共性关键技术和防控策略,研讨今后5-10年的重点资助方向,提出具有前瞻性的建议。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响应国家战略需求,部署媒介生物的传毒、免疫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加强媒介生物细胞系、病毒反向遗传学体系等平台的自主创新研发,从国家战略层面整体布局媒介生物学和虫媒病原学研究,建设一支复合型人才的专业团队,在我国建立首个虫媒病原全链条研究的共享平台和联合体,提出中国媒介生物传病防控2035发展战略,以期实现我国在国际领域上从“并跑”到“领跑”的突破。专家们一致表示,期待自然科学基金委在顶层设计和队伍组织方面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设立广义媒介生物学一级代码,助力实现我国媒介生物学研究的跨越式发展。
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徐岩英副主任,生命科学部农业环境与园艺科学处于振良处长、流动项目主任杜和山,生命科学部生物学一处项目主任胡明明、流动项目主任翟庆哲,科学传播与成果转化中心刘灿副主任和相关工作人员参加论坛。